「羅東新林場」位於羅東鎮純精路一段88號(目前的環鎮道路旁,命名純精路是為紀念陳純精先生),佔地4.3公頃,整個園區採開放式的森林公園設計,除具備前衛風格更處處可見羅東以太平山林業發展歷史,跨越地區形式並整合學校、社區、生態的設計,將成為宜蘭人引以為傲的新地標。

前身為羅東地標之一的原址只是個橢圓形的「羅東綜合運動場」,於1998年開始規劃為"宜蘭縣文化局第二館區",因過去羅東的發展和太平山林場密切關連,在希望推動生活、產業、文化的的動機, 遂定名為羅東新林場,成為溪南地區自己的文化中心,成為全台灣最新的文化中心,與溪北的文化中心不同在於溪北是以文化產業及活動為主的藝文廣場,而溪南則提供優質運動休閒園區。

因為還未完全完工及驗收,我到現在還搞不清楚園區的大門(或該說出入口)在哪裡(在台北待久總是習慣找所謂的出入口),整個園區並沒有所謂圍牆及門的設計,完全與校園、社區、生態融合,只能毫無頭緒的拍照。

羅東新林場規劃設計共分成三部曲:
首部曲-主廳舍(演講區、辦公室)
二部曲核心-開放大棚架(構思來自於廟埕的超大棚架)
三部曲突破-自由的高架跑道及到處都是劇場的『附屬』公園。
P.S 演講區、空中藝廊、辦公室還在畫施工圖,讓黃聲遠帶領的年輕團隊(含學生)發揮。

 

遠遠就看到大棚架,這是看到整個園區第一眼會看到的目標物,固化土的步道上,有一塊一塊是象徵過去透過河流運木頭下山的概念設計…

 

 

水池設計是代表過去羅東特有的林業文化(貯木池)

 

 

臨水岸邊旁邊有樸素的木椅供民眾休息,當天氣好時可以躺下來看看羅東的天空,體會在都會中與自然共處的和諧

 

 

挑高7樓,長120、寬70公尺的大棚架,大棚架到底有多大,請看棚架下正在玩的小朋友與練功的大人與棚架的比例就清楚了,大棚架主要用途是半戶外開放式空間,可以容納社區早操、運動、社交等不同需求,還可以舉辦各種大型活動,以125公尺的長度,我想這應該也是空中藝廊的所在地,但在未完工前,還是有賴黃建築師的解答,未來羅東的美術、攝影展覽可能就不在對面羅東農會的田園藝廊,而是在這空中長廊。

 

 

棚架中的夾層可是可以同時容納四個人以上同時行走的"貓道",可惜從下面的照片看不到上面是別有洞天,我在這棚架下就好奇的待了好久想看清楚整個棚架的設計

 

 

大草坪一直是宜蘭景點的特色,在都會區要享受這樣的草皮,可能得到郊外才能看到,但在小小的羅東鎮卻是很稀鬆平常的

 

 

從大棚架往園區另邊走去,看到的是長達200米的PU跑道,而不是大部份學校使用的磚砂跑道,走在跑道上還蠻舒服的軟。

 

 

沒看過跑道還有這種可躺靠的背襯板,當運動或跑步完可以靠在這喘氣、休息,又沒有大樓大廈妨礙整個View,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環狀PU跑道會經過二座橋,沒人想過跑道下竟會是一座薄薄的橋,橋的結構都由鋼材支撐,欄杆都是取向太平山運材鐵路的概念,橋的厚度很薄,但絲毫不會讓人覺得不穩,反而有種新鮮感

 

 

跑道的右邊建築是羅東鎮立圖書館,左側是東光國中(因天氣不佳漏拍照片,下次再補)。

 

 

 

高達18公尺有些像森林巨木的的鏤空燈柱,共有四種烏桕、菩提、無患子、銀杏葉型的鏤空燈柱,材質是用表面氧化的耐候性鋼,除了提供基本照明及用水,在地方活動還可經藝術家的巧手變身為各種裝置藝術

 

 

極限運動場,極限運動場的入口可從另一跑道下的橋下進入(漏拍照片,有機會再補),劇場表演、街舞、初級極限運動等功能的親子青少年溜冰場兼極限運動場

 


李科永紀念圖書館:
新建圖書館規劃為三層樓建築物,總面積700坪,經費6000萬元,工期18個月。其中,一樓240坪為一般閱讀區、兒童閱覽區及服務區;二樓220坪為開放閱覽區,提供研究、自修使用;三樓240坪為教學會議室及展覽室。 (容納大型演講廳、青少年自修教室、親子圖書室、閱覽室、文化局溪南地區辦公區及主題式商店等﹜



羅東鎮公所為慶祝新圖書館,還策劃「用千人雙手,傳萬本好書活動」

千人雙手傳萬本好書活動

千人雙手傳萬本好書記錄

 

 

鄰近停車場,在五十公尺外還有一大型免費公共停車場。

 

設計建築師:黃聲遠 & 田中央工作室
設計理念:黃聲遠指出,宜蘭境內多雨,而羅東早年是太平山林場儲木集散地意象,並是宜蘭境內唯一有夜市的城鎮,這些因素讓他想到,既遮雨又能隨時從內外看到別人活動的都市大棚子就進入腦海。他強調:「一座棚子而不是一間房子的文化中心,深信能改善台灣城鄉『面貌模糊』的無目標感,我覺得文化中心好像是一座新的廟埕,隨時可引進『節慶』的爆發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 Pen 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